光仁中學校園廚房
精選文章
每周檢驗結果
欲了解每周最新的檢驗結果請點選下方連結 1.瘦肉精檢驗,請按我 瘦肉精檢驗 2.過氧化氫檢驗,請按我 過氧化氫檢驗 3.餐具檢驗(ABS、澱粉、脂肪、蛋白質),請按我 餐具檢驗
107.08.31 請給我「骨」力--談青少年鈣質攝取
107.08.31
請給我「骨」力--談青少年鈣質攝取
˙文章出處: 高醫醫訊月刊 第三十卷第五期
˙時 間 : 2016/02/20
˙作 者 : 黃孟娟 主任 著
青少年是快速成長發育的時期
,這個階段的營養狀況關係著個人未來成年後的健康發展,因此需要攝取足量的食物來提供充足的營養。而青春期是骨骼建構發展的關鍵,除了個別性的基因及成長激素的條件外,飲食研究調查指出,
特別是女性,有較高鈣質攝取不足的風險,而研究也顯示女生
92%骨質密度在18歲前建構完成
(IOM,1997;Golden,2000)。
因骨骼的增長及其體積和密度增加都需鈣質的堆積,所以
鈣質攝取多寡與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相關
。故於青春期階段,應加強鈣之攝取,強化骨骼鈣之儲存量,才能降低中老年骨質疏鬆發生的機率。
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1年修訂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【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; DRIs】,其中建議13-19歲青少年每日鈣質攝取量1200mg,然而在1980~1981年國民營養調查中,台灣地區每人每日鈣質實際攝取值僅達建議量的72%;2001~2002年的調查更顯示,高達98%以上的10~12歲學童每日攝取量平均只有400~600mg,顯示
鈣質攝取不足是青少年主要營養問題之一。
鈣的代謝,主要與
維生素D有關
。當皮膚照射到陽光時,表皮細胞會像是內分泌腺分泌賀爾蒙一般,進行分泌維生素 D 的動作,經肝臟及腎臟代謝,會轉變成活性狀態 (維生素D3) ,維生素 D3 可促進小腸吸收來自於食物的鈣質以及腎小管對鈣之回收。
豐富鈣質的
食物來源以乳製品(牛奶、優酪乳、優格、起士)、豆製品(豆腐、豆干、干絲)、連骨魚(小魚干、魚脯、魚鬆、蝦皮)、山粉圓及黑芝麻為主,部分植物性食物雖然也含不少量的鈣,但吸收率很低。
一般食物中鈣質吸收率只有10-30%。如果長期無法從飲食中獲取足
量鈣質的青少年,可考慮適量服用鈣片。
可促進鈣質吸收之飲食因子包含:
維生素D3、維生素C、乳糖、蛋白質及身體對鈣的需求量
。維生素D除了皮膚經日照後可自行合成外,食物中可由魚肝油、動物肝臟、蛋黃及牛奶提供。奶製品可同時提供鈣質、乳糖、蛋白質及維生素D,所以牛奶是提供鈣質最主要也是最好吸收的食物。而抑制鈣質吸收的因子包含有磷、纖維質、草酸、植酸、腸蠕動增加、臥床不動及壓力等。其中磷廣泛存在各種食物之中,一般的飲食建議鈣與磷的比例約為1:1,而咖啡因飲料(如咖啡、茶)和碳酸飲料(如可樂、汽水)若大量攝取,其咖啡因、磷酸等會妨礙鈣質的吸收或增加鈣的流失而降低鈣與磷的比例,當鈣磷比不平衡時,常導致肌肉抽搐(俗稱抽筋)現象發生,也會影響骨骼生長。
青少年所需的熱量會因年齡、性別、生活活動強度的不同而有不同,有興趣可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(
http://food.doh.gov.tw
) 查詢。
一般建議青少年每天飲食五榖根莖類 3.5-5 碗、奶類 1-2 杯、蛋豆魚肉類 3.5-4.5 份、蔬菜3碟、水果2個、油脂 2.5-3 匙。如果我們在五榖根莖類中有 6 匙麥片(約 200mg 鈣),有 2 杯牛奶(約 500mg 鈣),蛋豆魚肉類有 1 份豆製品(約200mg鈣) 、1 匙小魚干 (約 200mg 鈣) ,炒深綠色蔬菜 1 碟(約100mg鈣),就可以輕輕鬆鬆達到每天 1200mg 鈣質的攝取。
107.8.31 午餐
白米飯 280 kcal
豆酥鮮魚 190 kcal
香蔥菜圃蛋 135 kcal
紅燒冬瓜 60 kcal
蘿蔔排骨湯 95 kcal
西瓜 60 kcal
較新的文章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